臺州是一個水產養殖大市,海水養殖面積約42萬畝。

一代接一代的臺州漁民不斷摸索總結,留下了很多寶貴的養殖經驗,比如“水、種、餌、管、密、混、輪、防”八字精養法,“養魚先養水”的科學論斷,“肥、活、嫩、爽”的良好水色判定方法等。這些寶貴的經驗,又引導著下一代漁民,開展更科學的養殖方式。
但是,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,以及養殖生產的專業化和現代化,有些經驗已不適合新時期養殖的要求。特別是近年來,因為種種原因,全市水產養殖面積不斷萎縮。傳統的粗放養殖模式,制約著養殖效益提高。
水產養殖業,面臨著發展抉擇的緊要關頭。
臺州市一方面加大漁民轉產轉業力度,另一方面在現代漁業上做好文章,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,努力形成集生產、加工、流通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。
“要實現漁業的轉型升級,必須改變粗放型的養殖模式,發展‘五高’設施養殖(高投入、高技術含量、高產量、高品質、高效益),走一條高產高效的新路子。此外還得依靠科技進步,提高水產養殖生產者的綜合素質,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,這也是提升水產品養殖層次和化解市場風險的重要途徑?!笔泻Q笈c漁業局局長管文新說。
2015年,臺州市水產品總產量居全省第二,僅次于舟山。就細分領域,臺州水產養殖產量高居全省第一。
“從長遠看,臺州市養殖面積不斷減少的趨勢難以扭轉,這促使臺州市水產養殖業的發展,必須走設施化和生態化相結合的新路子。在設施化養殖中,首先要考慮生態環境和水環境保護,做到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。其次要改變傳統的開放式和粗放型養殖,推廣淺海養殖,發展碳匯漁業,進一步加快臺州市漁業轉型升級,從‘量增長’向生態化和高效化的‘質提升’轉變?!笔泻Q笈c漁業局漁業處李利衛說。
臺州市通過開展水產養殖塘標準化、生態化建設和改造,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設施,全面推進水產健康養殖,初步形成以青蟹、對蝦和貝類等為主導產品的集中連片、呈區域化布局的水產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帶。
至目前,臺州市已新建和改造生態型標準化水產養殖塘2626公頃,建成占地面積3.2萬畝的三門蛇蟠省級現代漁業綜合區1個;建成集中連片、生產設施先進、產品優質安全、核心區面積1000畝以上的省級漁業主導產業示范區9個;
建成產品特色鮮明、競爭優勢明顯和經濟效益領先,核心區面積200畝以上的省級特色漁業精品園28個。
另外,臺州市圍繞主導養殖品種和優勢養殖區域布局,實施魚、蝦、蟹、貝和藻復合生態養殖,以此提升養殖環境的自凈能力和碳匯能力。
如臺州市一些地方嘗試在蓮田和茭白田里養魚。在蓮田里養魚,不僅可為蓮田除草,控制病蟲害,而且魚對降低蓮田土壤容重、增大土壤孔隙度和提高土壤肥力有明顯效果。天臺縣西張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在蓮田里套養了泥鰍和彩鯉,成為當地生態養殖的一大亮點。臨海市的稻魚共生輪作,主要以東塍鎮、小芝鎮、桃渚鎮和尤溪鎮等為重點,發展水稻田養魚模式,種植甬優系列谷種,放養田鯉、鯽魚和草魚;杜橋鎮、桃渚鎮和尤溪鎮等,大力發展漁塘種稻,推廣蘆葦型漁稻共生模式。三門縣則大膽實施瓜蝦輪作,主導品種為東方蜜1號和南美白對蝦,推進了當地農業生態循環,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營效益明顯提高。
臺州人靠海吃海,對海的感情不會改變。
椒江大陳島、玉環江巖島和中鹿島,現都成為臺州淺海養殖的重要基地。2015年,全市淺海深水網箱257222立方水體,同比增長7.3%;以魚類為主的網箱養殖產量達9918噸,占海水養殖產量的2.4%。
在三門蛇蟠島海域,陳啟鎖、陳麗敏父女30年來接力開發蛇蟠島的故事,在當地成為美談。陳麗敏在做大養殖規模之后,還嘗試將養殖與旅游休閑結合發展。
30年前,陳啟鎖登上蛇蟠島,擔任蛇蟠涂二期和三期圍墾工程總指揮。1982年,他知道需長期上島駐扎,干脆把全家五口人的戶口一起遷到海島。
1994年,陳啟鎖退休。本應回縣城安享晚年,他卻放不下對蛇蟠島的牽掛,說服妻子,全家繼續留住在島上。
1997年,11號臺風讓蛇蟠島一片狼藉,所有漁民的魚塘都被吹毀。
2002年,陳啟鎖的女兒陳麗敏辭職下海,用兩年時間積累了600萬元積蓄。有了這些錢,她就想干一件事——填海3000多畝,規劃成魚塘,魚塘外還要建一公里的高標準海塘壩,保護魚塘。
2003年,陳麗敏用所有的積蓄和貸款,投資1800萬元,到2006年建起蛇蟠島四期千米標準海塘壩,并形成標壩內養殖灘涂3000多畝。
之后,她將灘涂分割出租給當地漁民,帶動他們開展青蟹、血蛤和小白蝦套養。
三年后,陳麗敏又抓住蛇蟠島“全島旅游化”的機遇,創辦集觀光、娛樂、餐飲和休閑為一體的漁家樂,成為浙江省首批20家漁業主導產業示范園區,并獲得浙江省省級休閑漁業精品基地、農業部第三批健康養殖示范場等稱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