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生活史:
河蟹是淡水中生長,海水中繁殖的蟹類。在生殖涸游前均為幼蟹,因其殼色偏黃,俗秒“黃蟹”,其性腺很小,基本上未發育,肝臟的重量遠遠大于生殖腺重量。當 J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蛻皮后就發育為 “綠蟹”。
河蟹的生命是短暫的,在它的生活史中歷經幼體、大眼幼體,幼蟹和成蟹等幾個階段,一生中需要幼體5次蛻皮成為大眼幼體,再經13-}-15天蛻皮成為成蟹,它一生只有一個生殖周期,繁殖結束生命也就終止,一般來說,河蟹的壽命為1~3周齡。
二.生活習性
1、穴居
河蟹喜歡棲居在江河、湖泊的泥岸或灘涂洞穴里或隱匿在石礫和水草叢里。河蟹掘穴為其本能,河蟹掘穴一般選擇在土質堅硬的陡岸,岸邊坡度在1:0.2或1:0.3,很少在1:1. 5}-2. 5以下的緩坡造穴,更不在平地上掘穴。這為我們養殖池塘建設提供了依據。
2.食性。
河蟹食性很雜,在自然條件下以食水草、腐殖質為主,嗜食動物尸體,也喜食螺、蚌子,蠕蟲、昆蟲,偶爾也捕食小魚蝦,食物匣乏時也會同類相殘,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,有時也會因一條死魚而招致同類爭食,一般情況下,河蟹取得植物性食物來得容易,常構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,蟹胃中還有一些泥沙,這是河蟹攝食底棲生物和腐殖質的一種標志。
3.河蟹的蛻皮與生長
河蟹的生長過程是伴隨著幼體蛻皮、仔幼蟹蛻皮進行的,幼體每蛻一次皮就變態一次,也就分為一期。從大眼幼體蛻皮變為第一期仔蟹始,以后每蛻皮一次殼的體長,體重均作一次飛躍式的增加,從每只大眼體6}7mg的體重逐漸增至2508的大蟹,至少需要蛻殼數十次。
河蟹蛻殼時需吸收大量水分,因而在蛻殼過程中質量明顯增加,在以后的生長中,水分的失去卻是緩慢的,并逐漸為組織生長所代替,河蟹生長的速度受環境條件,特別是水溫和餌料的制約。通常早期幼蟹蛻殼次數較為頻繁,剛入湖泊的大眼幼體,以后每隔5}7天,7}-LO天相繼蛻殼而成第二、第三期仔蟹,隨著不斷生長,蛻殼間隔時間逐次延長,如果環境條件不良,蛻殼生長停止,這也是同齡個體、在不同條件下體形相差懸殊的原因所在。
河蟹生長與水體、餌料中的鈣、磷關系密切。試驗表明,剛蛻殼的軟殼蟹,體重比未蛻殼前增加30 ^-40%0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,軟殼蟹1}2天殼就變硬。
為了配合河蟹較好地生長、蛻殼,在精養蟹池中每畝(平均水深1米)每周施金水源活性離子鈣5千克,磷酸氫鈉2. 5千克(或者生石灰或過磷酸鈣)河蟹的配合飼料中必須考慮鈣和磷的比例,才能保證河蟹生長、蛻皮的物質需要。
三、河蟹養殖技術
1、扣蟹步吝育
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,增加經濟效益,首先要培育扣蟹。為了把當年的大眼幼體達到商品蟹,目前大多采用塑料一(7860,-45. 00,-0. 57%)大棚暫養技術。選擇水質良好,水源充足;注、排水方便,不漏水、不滲水、淤泥少的池塘,面積不宜太大,水深不超過1. 2米,池形東西向為好,陽光充足,大棚建設可參照農業蔬菜大棚建設方法。
在放蟹苗前15一20天,每畝用75公斤生石灰潑灑消毒,待藥性消失后,用80目的濾網進水,然后用金水源清塘劑全池清塘(殺滅野雜魚、州抖和蛙卵等敵害生物),用金水源膏肥或金水源菌肥培育基礎餌料一,移植水草(必須嚴格消毒),并設立必要的防逃設施。蟹苗入池時可適當淺些。有利于提高水溫和水中藻類、水草的生長。每天投喂餌料2} 3次,投喂豆漿、魚、蝦糜等。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質調節(建議:每周使用一次解毒活水靈250m1/畝米),要掌握水質肥而爽,不要引起水溫和水位的劇烈變化。經過2個月左右的培育可達到扣蟹。
2、成蟹養殖
成蟹喜歡水質清潔、透明度較好的水體環境,水草叢生,餌料豐富,河蟹生長最適宜,目前大多采用池塘、湖泊、河蕩和稻田養殖。
池塘條件。水源充足,進排水方便,水質良好沒污染,選擇粘土、沙土或亞沙土,通氣性好,有利于水草和底棲昆蟲、螺蚌、水蛆酬等生長繁殖,老池塘要徹底清淤,淤泥不超過20厘米為好,池塘面積不宜太小。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.61.5米左右,各處水深不一,最淺處10厘米,池中可造數個略高出水面的土墩,即蟹島,島上可移植水生植物,池塘不要太陡,坡比一般在1:1.5以下,否則,河蟹易掘穴,且不利于晚間爬出水面活動。 (建議:每周使用一次解毒活水靈250m1/畝米和一次解底除臭安。).
移植水草。河蟹產量的高低,主要取決于水域內水草和底棲生物(餌料生物)的多少。在養殖過程中種好水草是一項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。人們常說“蟹大小、看水草”。因此,對于池塘養殖河蟹來說必須下大力氣種好水草,水草的種類主要有浮萍、滿江紅、水葫蘆、水浮蓮、輪葉黑藻、金魚藻、苦草、水花生等,移植時注意消毒防害。
.防逃設施。防逃設施多采用塑料薄膜,也有用水泥板,視各自的情況而定。
.清塘浦毒。一般在放苗前半個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,用量每畝75公斤。一方面可殺滅敵害生物,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,增加水體中鈣離子的含量,促進河蟹蛻殼生長。納水后要及時用金水源膏肥或金水源菌肥,培育藻類和基礎餌料一,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-v50厘米為宜,如果發現有鰍抖或蛙卵要及時清除,以免爭食,傷害幼蟹。
放苗。苗種選購,以長江水系生產的蟹苗為佳,要求規格整齊,步足齊全,體質健壯,爬行活躍,無傷無病。放苗及密度,放苗時要注意溫差。從外地購回的苗種不能直接放入池中,應先在水中浸泡2}-3分鐘,取出置10分鐘,如此重復2}-3次,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適應水溫后,放入池中,可以提高成活率。密度:目前大多以混養為主,特別是魚蝦蟹混養,經濟效益會更高。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/畝以內,規格120150只/公斤的扣蟹。如果條件較差或以養蝦為主可適當減少放苗量。
日常管理。投餌:池塘精養的整個過程,主要靠人工投喂飼料,因此飼料的種類、優劣和多少對河蟹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,投餌時應堅持精、青、粗合理搭配的原則,動物性精料占40%,水草占35%,其他植物飼料占25%,飼料一的種類主要有三大類; (一)全價性河蟹專用配合飼料; (二)動物性:海、淡水小雜魚,各種動物尸體、螺類、蚌類、畜禽血、魚粉、蠶蛹等:(三)植物性:水草類、浮萍、水花生、苦草、輪葉黑藻等;商品飼料類:山芋、馬玲薯、谷類、鼓皮、料糠等。
河蟹的投喂做到“四看四定”,即看季節、看天氣、看水質、看蟹的活動情況,定時、定點、定質、定量。
看季節: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動物飼料一,河蟹生長中期特別是5}-8月份,要適當加大動物性飼料投喂量,但以植物性飼料為主,后期河蟹需要大量營養,以滿足性腺發育,應多投喂動物性飼料,這樣河蟹體重加大,肉味鮮美。
看天氣:天氣晴朗時要多投喂,陰雨天要少喂,悶熱天氣,無風下陣雨前,可以停止投喂,霧天,等霧收后再投喂。
看水質:水質清,可正常投餌,水質濃,適當減少投喂,及時換水。建議:定期使用解毒活水靈、氨氮降解、解毒底居安、水底雙解靈及蝦蟹甲殼凈等產品。
看蟹的活動情況: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,投餌量適當,吃不光,說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數量過多,應及時分析原因,減少投喂量。建議:使用精制乳酸菌、誘食促長靈和蛻殼促長靈等產品